《乌衣巷》(唐·刘禹锡)
乌衣巷
唐·刘禹锡
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。
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- 朱雀桥:坐落在秦淮河上,河的南岸就是乌衣巷。
- 花、斜[xiá]:这里的“花”要跟“斜”结合起来解释,可以看着都是形容词,“(野草)斑驳交错,令人眼花”、“(阳光)斜着(洒下来)”。如果是动词,则是野草开花、太阳斜挂。
- 乌衣巷: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。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,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。在东晋时王导、谢安两大家族,即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,都居住在乌衣巷,人称其子弟为“乌衣郎”。入唐后,乌衣巷沦为废墟。
- 王导:东晋开国元勋、三朝元老。王氏家族的荣耀持续了五朝,诞生了王羲之、王献之这样的大才子。
- 王羲之: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,被后世尊称为“书圣”,其书法作品《兰亭序》被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。
- 谢安:东晋名臣,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淝[féi]水之战中领导晋军击败前秦,保住了东晋的半壁江山,同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人。王羲之与谢安是好友。
- 谢玄:谢安的侄子,淝水之战中的重要将领,对战役胜利有直接影响,参与组建并指挥了著名的北府兵。
- 谢灵运:东晋末年到南朝宋初的诗人,出身陈郡谢氏,是山水诗的开创者之一,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。
- 谢朓:活动于南齐时期,同样出自陈郡谢氏,擅长写山水诗,风格清新自然,与谢灵运并称为“大小谢”,对唐诗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。“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”(李白)里的“小谢”就是谢朓。
石头城
唐·刘禹锡
山围故国周遭在,潮打空城寂寞回。
淮水东边旧时月,夜深还过女墙来。
- 石头城:位于今南京市鼓楼区的清凉山上,三国时孙吴就石壁筑城戍守,称石头城。后人也每以石头城指建业。曾为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六朝都城,今为南京市,所以石头城是南京的一个别称。
- 淮水: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。
- 旧时:指汉魏六朝时。
- 还[huán]:回返,归来。这首诗的意境中,是“旧时月”回来照在女墙上。在古诗文中,按照古代读音,“还”字大抵都是
huán
,现代汉语按“仍然”讲才读hái
。 - 女墙:指石头城上的矮墙。古代城墙上的矮墙,通常建在城墙顶部,呈凹凸形状,也称为女儿墙、压檐墙或垛墙。
《乌衣巷》和《石头城》是《金陵五题》其中的两首,都是刘禹锡五十五岁时的作品。当时刘禹锡从来访的客人那里看到几首关于金陵城的诗,有所感,就提笔写下了《金陵五题》,以《乌衣巷》最为著名。
刘禹锡
《诗词里的中国》以“堂前燕飞入百姓家,刘梦得命犯桃花诗”为题,讲了刘禹锡其人以及《乌衣巷》的创作背景。
刘禹锡乃官宦世家,从小天资聪颖、勤奋好学,更难得的是为人谦和有礼,擅长待人接物。
二十二岁时,刘禹锡即高中进士,随后还考过了博学宏词科,这是比进士还难的考试。入朝为官后即在太子李诵[sòng]的东宫做官,同事还有柳宗元和韩愈。公元805年,大概是在刘禹锡入朝十年后,刚即位的唐顺宗李诵命王叔文推行“永贞革新”,刘禹锡也被提拔为屯田员外郎,协助王叔文整顿管理财政,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力量。可惜好景不长,改革触动了宦官集团和部分守旧官僚的利益,再加上李诵长期患病(风疾)健康状态十分糟糕,几个月之后,宦官俱文珍等逼迫李诵让位于太子李纯(即后世称为“中兴之主”的唐宪宗)。
唐宪宗李纯即位后,立即把永贞一党革职查办。只维持了一百多天的“永贞革新”失败了,柳宗元和刘禹锡等革新干将被贬出京师到外地担任司马,史称“八司马”,另外六人是韦执谊、韩泰、陈谏、韩晔、凌准和程异。唐朝的司马原本是军事职务,相当于现代的参谋长或军事顾问。但针对贬谪官员的司马职位,则是一个闲职,仅领取俸禄,日常并无太多政务需要处理,地位相对较低。
韩愈跟刘、柳分属不同的政治势力,在东宫时韩愈即被贬为阳山令,“永贞革新”失败后韩愈被召回担任要职。
晚年的刘禹锡跟白居易一样在洛阳谋了个闲职,整日跟白居易、裴度、韦庄等人一起郊游赋诗,唱和对吟,生活十分闲适。此时的刘禹锡与白居易唱和颇多,二人并称“刘白”。
纵观刘禹锡的一生,相对于唐代一些历经重大政治挫折、生活颠沛流离的诗人而言,他在仕途上的遭遇虽然也有波折,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。尽管刘禹锡因为参与“永贞革新”而遭受贬谪,但他的政治生涯并未完全中断。他被贬后还能多次获得起复,先后担任过连州、夔州、和州、苏州等地的刺史,以及礼部郎中、集贤殿学士等职,显示了朝廷对他能力的认可和一定程度上的信任。
刘禹锡创作了许多广为流传的诗歌和文章,如《陋室铭》、《乌衣巷》等。刘禹锡的诗歌风格雄浑壮阔、豪气冲天,其人性格刚毅坚强、洒脱豪迈,被称为“诗豪”,与白居易、柳宗元等人并称,即“刘白”和“刘柳”,还与韦应物、白居易合称“三杰”。
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
唐·刘禹锡
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
玄都观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
- 元和:唐宪宗年号,公元806~820年。刘禹锡在元和年间遭受了多次贬谪和召回。
- 紫陌:京城长安的郊野道路。“陌”的本意是指田间小路。“紫”字带有文学色彩,增添了词句的雅致氛围。
刘禹锡四十四岁时,与柳宗元等人一起被唐宪宗召回京城。回京后,刘禹锡听闻玄都寺的桃花“满观如红霞”,也去凑热闹观花,写下了这首诗。该诗表面上写的是艳丽的桃花,实则讽刺那些在政治上的新贵,不过都是在自己被贬之后得到的提拔罢了;而看花的人都是些趋炎附势、攀高结贵之徒,奔走权门就像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。
这首诗很快就传到了李纯耳中,同一年刘禹锡就被贬到连州当刺史,柳宗元等友人也被牵连。其实唐朝的刺史官也不小,刺史是地方行政区划(州)的最高行政长官,其地位和职责相当于现在的省级领导。下州刺史是五品官,中州可能四品,上州是从三品。
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
唐·刘禹锡
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
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
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
- 乐天:白居易,字乐天。
- 巴山楚水:指四川、湖南、湖北一带。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,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。
- 二十三年:从唐顺宗永贞元年(805年)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,至宝历二年(826)冬应召,约22年。因贬地离京遥远,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,所以说23年。
- 弃置:贬谪[zhé]。
- 怀旧:怀念故友。
- 闻笛赋:指西晋向秀的《思旧赋》。三国曹魏末年,嵇[jī]康 、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[cuàn]权而被杀害。向秀经过好友嵇康、吕安的旧居,闻邻人吹笛,悲从中来,写成《思旧赋》。后人多用闻笛赋代指《思旧赋》,表达对友人的思念。
- 翻:副词,反而。
- 翻似:倒好像。
- 柯:斧柄。
- 烂柯人:指东晋的王质。《述异记》(南朝·梁任昉[fǎng])“信安郡石室山,晋时王质伐木至,见童子数人棋而歌,质因听之。童子以一物与质,如枣核,质含之而不觉饥。俄顷,童子谓曰:‘何不去?’质起视,斧柯尽烂。既归,无复时人。”
唐敬宗宝历二年(公元826年),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,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,二人在扬州相逢,互作诗词赠送。
白居易写的诗是《醉赠刘二十八使君》,“为我引杯添酒饮,与君把箸击盘歌。诗称国手徒为尔,命压人头不奈何。举眼风光长寂寞,满朝官职独蹉跎。亦知合被才名折,二十三年折太多。”
再游玄都观
唐·刘禹锡
百亩庭中半是苔,桃花净尽菜花开。
种桃道士归何处?前度刘郎今又来。
- 百亩[mǔ]庭中:(玄都观)广阔的庭院中。
唐文宗大和二年,这是写《游玄都观》十四年之后,写《金陵五题》两年之后,五十七岁的刘禹锡再次调入洛阳,任东都尚书。皇帝已经由宪宗、穆宗、敬宗而文宗,人事变迁很大,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。是年三月,刘禹锡再去玄都寺观花,写下此诗。诗中有意重提旧事,群嘲全开,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,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