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有所皈,绪有所依

给万千思绪,寻一寄存之所

碧城三首·其三(唐 李商隐)

七夕来时先有期,洞房帘箔至今垂。
玉轮顾兔初生魄,铁网珊瑚未有枝。
检与神方教驻景,收将凤纸写相思。
武皇内传分明在,莫道人间总不知。

  • 有期:有约。
  • 洞房: 本义是幽深的房间。
  • 七夕来时先有期,洞房帘箔至今垂:道教经典《汉武帝内传》中有一个典故,说西王母见汉武帝诚心求仙,先派人通知汉武帝做好准备,约在七月七日来做客,并且如约而至。而诗文中却是要等的人始终未来,“洞房帘箔至今垂”。
  • 玉轮顾兔:出自屈原的名作《天问》,“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?” “夜光”指月亮,“死则又育”指月亮缺而复圆。“厥”是代词,指月亮阴晴圆缺这件事。“利”是好处、利益或目的的意思。屈原通过这一问句,表达了对月亮盈亏变化之理的探寻和好奇,蕴含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哲学意味。
  • 铁网珊瑚:海边的人们为了采摘珊瑚,会先做一张铁网,把它沉到海底的岩石上。珊瑚会在岩石上缓慢生长,等珊瑚的枝条透过网眼的时候,就可以收回铁网,把成熟的珊瑚捕捞上来。
  • 检:封缄,把信封封上口。
  • 驻景:留住时光,引申为长生不老。
  • 凤纸:绘有金色凤凰图案的纸。唐代,凤纸通常用于书写重要的官方文件,如文武官诰,以及道教的青词。
  • 武皇内传:《汉武帝内传》,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的神话志怪小说,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刘彻追求长生不老之术以及与神仙交往的故事。在本诗中,“武皇内传”可以理解为文学修辞,暗指那些关于帝王秘闻、仙道传说的记载。

《题宣侍者行卷》
释云岫〔宋代〕

曾携铁网入沧海,裹得珊瑚树一株。
莺脰湖边轻借看,十分光彩照吾庐。

碧城三首·其二

唐 李商隐

对影闻声已可怜,玉池荷叶正田田。
不逢萧史休回首,莫见洪崖又拍肩。
紫凤放娇衔楚佩,赤鳞狂舞拨湘弦。
鄂君怅望舟中夜,绣被焚香独自眠。

  • 可怜:可爱。
  • 田田:源自著名的乐府诗《采莲》,“江南可采莲,荷叶正田田。鱼戏莲叶间。鱼戏莲叶东。鱼戏莲叶西。鱼戏莲叶南。鱼戏莲叶北。” 而“鱼戏莲叶间”正是对求爱的隐喻。“莲”谐音“怜”,“耦”谐音“偶”,藕断丝连的“丝”谐音“思”,这里是从“可怜”的“怜”字谐音到“莲”,然后引出“玉池荷叶正田田”,让人们产生“鱼戏莲叶间”的爱情想象。
  • 萧史:刘向《列仙传》载“萧史者,善吹箫。穆公有女弄玉好之,公遂以女妻焉。日教弄玉作凤鸣。”,萧史和弄玉是一对神仙眷侣。这里以萧史指代诗人自己,并有暗示道观里的“弄玉”不要理睬别人咱俩才是一对之意。
  • 洪崖:郭璞《游仙诗》载“左挹[yì]浮丘袖,右拍洪崖肩。”,浮丘也是一名仙人。“洪崖拍肩”这一典故在唐宋诗词中,用来形容与仙人亲近或游仙的意境。诗中用洪崖来代指其他有魅力的男人。
  • 楚佩:借指定情之物。
  • 赤鳞[lín]:鳞片赤色之鱼,古称淫鱼。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瓠[hù]巴鼓瑟,淫鱼出听。”
  • 鄂君:年轻俊美的楚国贵族鄂君子皙。《说苑》载“鄂君子哲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,······越人拥揖而歌曰:‘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,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。······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’于是鄂君乃揄修袂,行而拥之,举绣被而覆之。”
  • 焚[fén]香:烧香,用来营造气氛、收敛心神。

“紫凤”、“赤鳞”二句也可以不去关心(揣测)诗人用了什么典故,探究什么出处,而是直接从诗句里去体会诗人的意思。

《越人歌》
佚名〔先秦〕
今夕何夕兮,搴[qiān]舟中流。
今日何日兮,得与王子同舟。
蒙羞被好兮,不訾[zǐ]诟耻。
心几顽而不绝兮,知得王子。
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说君兮君不知。

碧城三首·其一

唐 李商隐
碧城十二曲阑干,犀辟尘埃玉辟寒。
阆苑有书多附鹤,女床无树不栖[qī]鸾[luán]。
星沉海底当窗见,雨过河源隔[gé]座看。
若是晓珠明又定,一生长对水晶盘。

  • 碧城:道教经典里有记载说,元始天尊以碧霞为城,居紫云之阙,所以碧城可以借指仙境,再进一步借指道观。《太平御览》卷六七四引《上清经》:“元始天尊居紫云之胭,碧霞为城。”
  • 十二:秦汉以后,讲到建筑物之类可以体现礼制的东西,用“九”的主要和皇家有关,用“十二”的主要和仙家有关。古人用岁星纪年,岁星每十二年环绕天空一周,岁星即木星,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,其明亮且在夜空中易于观察,对古代天文历法有着重要影响。
  • 犀辟[bì]尘埃:《述异记》记载“却尘犀,海兽也。然其角辟尘。致之于座,尘埃不入。”,《岭表录异》里说如果女子戴上用却尘犀制作的发簪,“尘不著发”,不用洗头也干干净净的。
  • 玉辟寒:传说玉性温润,可以辟寒。唐代苏鹗所著的《杜阳杂编》,是一部笔记体杂史,有关于“火玉”的记载:“会昌元年,夫余国献火玉三斗。其色赤而光明,长尺余,上尖下方。昼则辉焕然,照数十步内;夜则光渐盛,可鉴毫芒。积之至斗,则烟焰蓬勃,赫然夺目,可爇鼎镬。置于室中,冬月温暖,夏月清凉,不复挟纩。”
  • 阆苑:全名叫作阆风之苑,传说坐落在昆仑山巅,是西王母的住处。《红楼梦》里的林黛玉,前世就是阆苑里的一棵绛珠草。
  • 书:书信。
  • 女床:女床山,也是一座仙山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记载说“西南三百里,曰女床之山”,“有鸟焉,其状如翟而五彩文,名曰鸾鸟。”
  • 河源:黄河的源头。唐朝人认为昆仑山是黄河的源头,即阆苑所在地。
  • 晓珠:晨露。
  • 水晶盘:汉武帝在甘泉宫里建造了一座通天台,“高三十丈”,在台上安置承露盘,每天来接云层里的雾气凝结而成的水珠,并和玉石的碎屑一起服用,相信这样可以成仙。王昌龄写过一首绝句《甘泉歌》,让汉武帝拜月求仙的场景生动再现,该诗将承露盘称为“水晶盘”。
  • 若是晓珠明又定,一生长对水晶盘:如果露珠可以长存,就说明神仙之道并不荒谬,那么在水晶盘下耗尽一生,天天餐风饮露,这样的牺牲一定值得。

本身就“诗无达诂”,这首诗又是用仙家意象来隐晦地表述爱情,所以诗句特别晦涩。像“阆苑”和“女床”,写的是两处仙家居所,但结合李商隐修道(实为备考)的经历来看,给人的感觉,阆苑和女床分别代指男道士和女道士的居所。“雨”字在爱情诗里,多半会让人联想到“云雨”。所以对“雨过河源”的解释,也可以是隐喻欢会既毕。

“若是晓珠明又定”的“若是”表明了否定的态度,李商隐在道观里度过了大把的青春时光,他并不相信神仙。

李商隐的《瑶池》和《嫦娥》都包含了类似的观点。《瑶池》暗示了周穆王即使与西王母这种级别的神仙投缘,相约三年后再会,也还是像凡人一样死了,西王母没有欲知能力也无法让他长生,只能“动地哀”。《嫦娥》则是用嫦娥来暗指女道士,都是寂寞囚徒罢了。

《甘泉歌》
唐 王昌龄
乘舆执玉已登坛,细草沾衣春殿寒。
昨夜云生拜初月,万年甘露水晶盘。

《瑶池》
唐 李商隐
瑶池阿母绮窗开,黄竹歌声动地哀。
八骏日行三万里,穆王何事不重来。

《嫦娥》
唐 李商隐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
《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》(唐 柳宗元)

破额山前碧玉流,骚人遥驻木兰舟。
春风无限潇湘意,欲采蘋花不自由。

  • 侍御:这是对唐代的监察机关御史台的简称。御史台每年会派出专门的官员,通常是监察御史,巡查地方州县,审核地方官的政绩和品行。
  • 过:到、拜访。表达路过一般用“经”。
  • 象县: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的象州县,西邻柳州市。柳宗元写这首诗的时候,正在担任柳州刺史,象县就是柳州下辖的一座县城。
  • 见寄:使我(柳宗元)见到(收到)所寄之物。“见”字用作动词的使动用法,即“使之见”,含有“使……到达”、“使……被送来”的意思。
  • 碧玉流:形容江水澄明深湛,如碧玉之色。
  • 骚人:因为屈原的《离骚》,古人把诗人称为骚人,这里指曹侍御。
  • 木兰:古人以木兰为美木,所以木兰舟是船的雅称。
  • 潇湘:潇湘是湖南境内的水系,唐朝人常常用潇湘代指湖南一带,湖南在古代是比较偏远的地方。“潇湘”作为诗歌意象,通常有“相思”和“死别”两种含义。
  • 蘋[pín]花:水生植物,有点像四叶草。南北朝时期,柳恽写的《江南曲》,奠定了采蘋、潇湘、故人、相思这几个意象的关联。
  • 不自由:自由被限制,或者情不自禁,比如“百感中来不自由,角声孤起夕阳楼”(《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》–杜牧)

从诗题中的“侍御”和“过”可知,这是一位姓曹的监察御史来象县巡查,他给柳宗元寄了一首诗,而柳宗元在收到诗后,便写诗回赠。柳宗元是被曹这个监察御史审核的地方官,曹却先写了诗寄送给柳,说明他们是故友或旧交;也可能曹是慕了柳宗元的名,特意写诗“拜谒”,因为柳宗元是在政治斗争当中落败而被贬谪到柳州来的。理一下这些背景,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中的“遥驻”、“潇湘”和“不自由”,才能体会到诗人的如有隐忧,欲说还休,意在言外,言有尽而意无穷。

《江南曲》
南北朝 柳恽[yùn]
汀[tīng]洲采白蘋,日落江南春。
洞庭有归客,潇湘逢故人。
故人何不返,春华复应晚。
不道新知乐,只言行路远。

送友人(唐 李白)

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。
此地一为别,孤蓬万里征。
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
挥手自兹去,萧萧班马鸣。

  • 郭: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,用于抵御外敌。
  • 一:助词。“一为别”,(我)一和你分别。
  • 蓬:古代文献中提到的一种植物,通常称为“飞蓬”,其特点是干枯后根株容易断开,遇风可飞旋传播。蓬跟蒲公英类似,但不是蒲公英。
  • 征:远行。
  • 浮云:飘动的云。曹丕在《杂诗》中道“西北有浮云,亭亭如车盖。惜哉时不遇,适与飘风会。吹我东南行,行行至吴会。”,后世用为典实,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。
  • 兹[zī]:此。
  • 萧萧:马的嘶叫声。“萧萧马鸣”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车攻》,“萧萧马鸣,悠悠旆[pèi]旌[jīng]”,描绘了战马嘶鸣、旗帜飘扬的场景。
  • 班马①:《周易·屯》卦的爻[yáo]辞,“屯如邅[zhān]如,乘马班如”、“乘马班如,泣血涟如”,这里的“班”是“般”字的同音通假,“班如”在这里形容的是盘桓不进的状态,描绘了因外在环境或内在困惑而导致的行动迟滞或目标不明的状况。
  • 班马②:“班”的本义是把一块玉剖成两半,引申出“分别”的意思。《左传·襄公十八年》“有班马之声,齐师其遁”,注解中提到:“班,别也” 。

将进酒(唐 李白)
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
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
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。
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倾耳听。
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愿醒。
古来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
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
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
五花马,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

  • 将[qiāng]进酒:劝酒歌,属乐府旧题。将:请、愿。
  • 青丝:喻柔软的黑发。
  • 金樽[zūn]: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。
  • 天生我材必有用:唐朝人留下的手抄本里亦作“天生吾徒有俊材”,更押韵。
  • 会须:正应当。
  • 岑夫子:岑勋。
  • 丹丘生:元丹丘。
  • 钟鼓: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。
  • 馔[zhuàn]玉: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。馔:食物、美食,也指摆设食物或吃喝。
  • 陈王:指陈思王曹植,他有一首诗叫《名都篇》,写到“归来宴平乐,美酒斗十千”。
  • 平乐[lè]:即平乐观,在洛阳西门外,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,取“和平安乐”的意思。
  • 恣[zì]:纵情任意。
  • 谑[xuè]:取笑别人,同他人开玩笑。
  • 主人:指宴请李白的人,元丹丘。当时李白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,三人一同登高饮酒作乐。
  • 径须:干脆,只管。
  • 沽[gū]:买。
  • 五花马:指名贵的马。一说毛色作五花纹,一说颈上长毛修剪成五瓣。
  • 裘[qiú]:皮衣。
  • 呼儿:呼唤仆人或者孩子。

这首诗算是李白诗仙加酒仙的典型产物了,“三杯吐然诺,五岳倒为轻”,“眼花耳热后,意气素霓生”,言辞极度夸张,但表达的情感却非常真实浓烈,甚至迷狂。

“古来圣贤皆寂寞”,这是把古人都拉来给自己背书了;而曹植的《名都篇》,在讲了豪门子弟鲜衣怒马的奢华生活后,收尾的“白日西南驰,光景不可攀。云散还城邑,清晨复来还”,却是在隐隐的批评和劝诫,说做人不该这样虚度光阴。

整首诗给人以壮怀激烈、慷慨激昂之感,虽然因为现代汉语的发音跟唐人有差异,导致很多地方读起来已经不押韵了,但是仍然可以想象当时李白写这首诗时,是何等的酣畅淋漓、一气呵成。

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(唐 李白)

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
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
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。
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。
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。
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消愁愁更愁。
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发弄扁舟。

  • 此诗在《文苑英华》题作《陪侍御叔华登楼歌》,但是从诗中的内容来看,《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》更适合。
  • 宣州:旧称宣城,在今安徽省南部。
  • 谢朓[tiǎo]楼:又名北楼、谢公楼。谢朓是南北朝时期的南齐诗人,他任宣城太守时,在陵阳峰上自建一室,取名高斋,作为理事起居之所,唐初改建为楼。
  • 饯别:以酒食送行。
  • 校[jiào]书:秘书省校书郎,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。秘书是“图书秘记”的简称,始于东汉,当时的图书都是手抄,由皇家收藏,外人看不到。
  • 蓬莱:东汉学者们把东观,也就是皇家图书档案馆比作蓬莱仙山。《后汉书》原文为“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,道家蓬莱山”。
  • 文章:美丽的花纹,引申为华彩、绚烂。
  • 蓬莱文章:汉朝文学的璀璨绚烂。
  • 建安骨:建安风骨,指建安文学刚劲有力。曹魏年间的建安文学,代表人物是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。
  • 中间:然后。
  • 小谢:南北朝时期,南朝的谢家,也就是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里说的那个谢家,先后出了谢灵运、谢朓、谢惠连三位文学家,谢灵运被称为“大谢”,谢朓和谢惠连都被称为“小谢”。
  • 清发:清新焕发,生机蓬勃。
  • 俱怀:两人都怀有。
  • 逸兴[xìng]:飘逸豪放的兴致,在古代文学中,此词常被用来形容文人墨客在创作或赏景时的潇洒心境与奔放情怀。
  • 壮思:才情饱满、才思敏捷。谢朓和谢惠连的诗都是华丽、婉转的风格,走的并不是雄浑激昂的路线。
  • 称[chèn]意:称心如意。
  • 知识连接:明朝散发弄扁舟–散发–束发–松风吹解带,扁舟–渔歌入浦深。

“蓬莱文章建安骨”是对李云的赞誉,李云是校书郎,这正好是汉朝人眼里蓬莱仙山上的职位;校书郎在秘书省上班,是皇帝、皇子身边的文人,这又契合了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。“小谢又清发”是李白自夸,既契合了饯别所在地谢朓楼,又契合了自己是李云的晚辈。

从这首送别诗来看,李白非常自我,因为一般送别的中心都是对方,而李白写的重点是自己。王维的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,高适的“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”,这都是千古名句,也是赠别诗歌的经典写法,关注的是对对方的叮咛和宽慰。

送元二使安西
唐 王维
渭城朝雨浥[yì]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别董大·其一
唐 高适
千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
莫愁前路无知己,天下谁人不识君。

山中(唐 王维)

荆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
山路元无雨,空翠湿人衣。

  • 荆溪:本名长水,又称浐[chǎn]水、荆谷水,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,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。
  • 元:原,本来。
  • 空翠:(那种)若有若无的翠绿。从前两句来看,表示秋已深,草木凋零,翠色不易看到了。南北朝时期,谢灵运有写“空翠难强名”,意思是说,反正就是有空翠的感觉,但很难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。

如果就字面的意思,就诗论诗,这就是一首出色的山水小品。但是就王维的身世经历来知人论诗,再结合佛学来体会的话,则有更深的意思在里面。大乘佛教讲四大皆空,并且认为如果对“空”这个概念太执着,把它当成真实存在的东西,比如刻意的去抛家舍业身无长物,那就错了,是谓“空病”。

王维的《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》,全文是“龙钟一老翁,徐步谒禅宫。欲问义心义,遥知空病空。山河天眼里,世界法身中。莫怪销炎热,能生大地风。”,直接用了佛教术语。而《山中》是淡淡写景,既没有典故,也没有专业名词,更没有总结出任何哲理和警句,但只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感受力,你就能够在若有若无之间体会禅意,“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”。

北宋诗僧惠洪写过一部《冷斋夜话》,评论《山中》说“得于天趣”,体现了惠洪对王维诗歌中自然流露的意境与深邃禅意的高度赞赏。

《冷斋夜话》
五言四句得于天趣
吾弟超然善论诗,其为人纯至有风味。尝曰:“陈叔宝绝无肺肠,然诗语有警绝者,如曰:‘午醉醒来晚,无人梦自惊。夕阳如有意,偏傍小窗明。’王维摩诘《山中》诗曰:‘溪清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。山路元无雨,空翠湿人衣。’舒王百家衣体曰:‘相爱不忍发,惨澹暮潮平。欲别更携手,月明洲渚生。’此皆得于天趣。”予问之曰:“句法固佳,然何以识其天趣?”超然曰:“能知萧何所以识韩信,则天趣可言。”予竟不能诘,叹曰:“溟滓然弟之哉!”

“午醉醒来晚”一诗,失题,作者是陈叔宝还是方棫,已不可考。
“月明洲渚生”出自《离升州作》(宋 王安石),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

秋夜独坐(唐 王维)

独坐悲双鬓,空堂欲二更。
雨中山果落,灯下草虫鸣。
白发终难变,黄金不可成。
欲知除老病,唯有学无生。

  • 二更:指晚上9:00至11:00。古人将夜晚划分为五个更次,晚上7点开始,两小时一更。
  • 草虫:草丛中的小虫子。
  • 黄金:这里指道教炼丹术中一种仙药的名字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,汉武帝时,有方士栾大诡称“黄金可成,河决可塞,不死之药可得,仙人可致”
  • 老病:衰老和疾病。
  • 无生:佛家语,谓世本虚幻,万物实体无生无灭。这里指佛教。

这首诗讲了田园生活的孤寂。

“空堂”和“草虫”,王维的妻子已经去世,所以空堂;而“草虫”在唐朝的知识分子来看,很容易联想到《诗经》中的《草虫》,该诗是以草虫的鸣叫起兴,描写合乎礼仪的夫妻关系。前两句写的悲双鬓、空堂、山果落和草虫鸣,蕴含着衰落、死亡、孤独的气息。

“黄金”和“无生”,背后有着佛、道相争的大背景。道教的炼丹术,以及长生不老、呼风唤雨和撒豆成兵等,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,很容易被证伪。佛教是真正的宗教,特别是唐朝流行的大乘佛教,给了宇宙人生一整套完满的解释,至于来生和涅槃,是没法验证的。佛教的形而上学体系是中国传统学术里最欠缺的,所以特别吸引王维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。

  • 形而上学: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《Metaphysics》,探讨超越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、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问,即关于“存在本身”或“存在的存在”的学问,是古代的思辨哲学,是唯心主义的基础所在。Metaphysics的中文译名“形而上学”是根据《易经·系辞》中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一语,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的。晚清学者严复根据老子《道德经》中的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,将其翻译为玄学。后经清末留日学生将大批日制汉语(日本称和制汉语)带回国后,玄学这一译法渐渐被形而上学取代。

终南别业(唐 王维)

中岁颇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
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
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
偶然值林叟,谈笑无还期。

  • 别业[yè]:别墅、庄园。指在城市住宅之外另建的、通常位于郊外或风景优美之地的园林式住宅或休闲居所。
  • 中岁:中年。
  • 好[hào]:喜好。
  • 道:这里指佛教。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,当时还没有宗教的概念,只是将其当成一种方术。方术也叫道术,所以凡是修炼方术都叫修道,修道的人都叫道人。佛教徒会把佛教叫作“释道”,就是释迦牟尼这个系统里的道术。
  • 晚:晚年。
  • 家:安家。
  • 陲[chuí]:边缘,旁边,边境。
  • 兴[xìng]:高兴、兴趣,对事物喜爱的情绪。
  • 胜事:美好的事,这里是说“兴来每独往”看到的妙境。
  • 叟[sǒu]:岁数大的男性。
  • 知识连接:“空自知”–“空知”–“空知返旧林”,“偶然值林叟”–“值”–“复值接舆归”,“行到水穷处”–“穷”–“君问穷通理”。

王维,字摩[mó]诘[jié]。“摩诘”来源于佛教大乘经典《维摩诘所说经》,简称《维摩经》,维摩诘是这部经中的重要人物,是一位在家的大乘佛教居士,他智慧超群,辩才无碍,深通佛法而又不离世间。王维与夫人没有子女,王夫人去世后,他没有再娶,也没有过继子嗣。后来把辋川别业施舍(捐赠)出去做了寺庙。

此诗中的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是王维的千古名句,也是唐诗的最高境界。从艺术角度看,文天祥的名句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是人生格言,很有力,很感人,但艺术水平不高;苏东坡的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就要高明一些了,给人以哲理上的启发,但还是比较直白;而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是最高明的写法,涵义颇多颇深,没法全部解释出来,如果试图去一一剖析,掰开揉碎来给人看,就真真是暴殄天物了。
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