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清平乐·金风细细》(北宋·晏殊)

清平乐·金风细细

北宋·晏殊

金风细细,叶叶梧桐坠。
绿酒初尝人易醉,一枕小窗浓睡。

紫薇朱槿花残,斜阳却照阑干。
双燕欲归时节,银屏昨夜微寒。

该图片由通义万象生成(秋风、梧桐落叶、朱槿花残,莫奈花园)

  • 清平乐:唐教坊曲名,后为词牌名,也叫《清平乐令》《忆萝月》《醉东风》。
  • 金风:古代以阴阳五行来解释季节变化,秋属金,所以金风就是秋风。另外秋天的季节特征是丰收,整体的颜色以金黄色为主,跟秋风联系起来就是金风。
  • 五行与季节:春夏秋冬分属木火金水,土行在五行中比较特殊,它对应的是中央方位,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都属土行。
  • 绿酒:古代的传统工艺酿酒,酒色黄绿,故称之为绿酒。
  • 紫薇: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花色多样,主要有紫色、红色、粉色、白色等,花瓣有时还带有白色的边缘,形成鲜明而美丽的对比。紫薇的花季从夏季持续到初秋,因此又称为“百日红”、“满堂红”。
  • 朱槿[jǐn]: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也被称为扶桑、佛槿、大红花、中国蔷薇等。花色以红色最为常见,花朵艳丽,花冠呈漏斗形,直径大约在6至10厘米之间。朱槿的花期很长,从春季直至深秋,甚至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四季开花。
  • 归:归去,指燕子秋季返回南方。

前两句“金风细细,叶叶梧桐坠”里的两个叠词“细细”“叶叶”营造出不慌不忙、岁月静好的氛围,奠定了整首词的情绪基调。后四句中的花鸟反映了一年四季的变化,而夕阳和银屏则反映了白昼黑夜的交替,全部指向时间,表达细腻。

诗和词的区别

诗的历史更为悠久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《诗经》,历经先秦、汉魏六朝,至唐达到鼎盛。诗发展到唐朝时,出现了新兴文体即律诗,遵循严格的平仄和韵律规则,句式相对固定,主要分为绝句(四句)、律诗(八句)。我们常说的五言绝句,是指该绝句诗的每一句是由五个字组成,七言则以此类推。唐代出现的这种遵循严格规则的诗叫“近体诗(今体诗)”,而“古体诗”则相对自由。

词起源于梁代,在唐代成形,至宋代发展至顶峰。词没有固定的句式,句子长度可变,但遵循特定的词牌(如浣溪沙、清平乐)。每个词牌有其独特的音韵和平仄要求,词牌规定了格式,也暗示了音乐背景和情感基调,这大概也是“填词”的由来。

诗和词最根本的区别是其用途:诗是用来表达自己志向、寄托情怀的,以《诗经》、《离骚》为例,多用于表达国家兴亡、社会理想、个人抱负、哲学思考等宏大主题,庄重而严肃。而词在南宋以前,几乎全是用来娱乐的,每个词牌都对应特定的曲调,用来在宴饮或娱乐时进行唱和。很多词牌,要么是由教坊曲名演变而来,要么就是专为宫宴进行的创作。

早期的诗也多跟音乐结合,便于传唱,后来就独立发展脱离了音乐。

北宋和南宋

把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,是后世史学家基于历史事件“靖康之变”来进行的划分,以区分不同时期的宋朝历史。

北宋(960年-1127年)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,定都于东京开封府(今河南省开封市)。北宋控制了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,政治较为稳定,中央集权强大,经济和文化都非常繁荣。

南宋(1127年-1279年)由逃亡到南京应天府的康王赵构(宋高宗)建立。1127年金朝入侵攻破东京,北宋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,即靖康之变。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,当时不在东京而幸免遇难,有一个著名的民间传说“泥马渡康王”就是讲的赵构的逃亡。南宋因为金兵的追击,多次迁都,从应天府到扬州,最后定都杭州,称为临安府。南宋的疆域主要局限于长江以南,跟金朝、西夏等政权并立,面临许多外部威胁,政府权力有所分散,地方官员拥有更多自主权。

晏殊

晏[yàn]殊[shū](991年-1055年)字同叔,北宋抚州府临川城(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)人。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(1038年-1110年),在当时北宋词坛上,被称为“大晏”和“小晏”。

晏殊是有名的神童,七岁便以一手好文章闻名乡里。而当时的皇帝宋真宗(宋恒)又特别热衷于选拔天才少年,举行了十二次“童子举”,晏殊可以说是生逢其时了。宋真宗景德二年(1005年),十四岁的晏殊以神童召试,赐同进士身份,擢秘书省正字。

晏殊为官之初,当时的大宋王朝承平日久,举国上下包括朝廷官员的日常都是莺歌燕舞、宴饮狂欢。晏殊因为“囊中羞涩”没有和光同尘,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宋真宗发现后授他太子舍人,在赵祯的东宫行走,这就跟未来的皇帝搭上关系了。

公元1022年,年仅十三岁的宋仁宗赵祯继位。仁宗少年嗣位,晏殊提出“垂帘听政”的建议,由嫡母刘太后听政,得以升任右谏议大夫兼翰林侍读学士。

公元1027年,晏殊反对授幸臣张耆为枢密使,违反了刘太后的旨意,被御史弹劾,以刑部侍郎贬知宣州,数月后改知应天府。

公元1029年,晏殊升任兵部侍郎、翰林侍读学士兼秘书监。

公元1033年,宋仁宗在太后去世后亲政。晏殊曾受命撰写仁宗生母李宸妃墓志文,隐瞒了其是仁宗生母的真相。仁宗追究晏殊的责任,将其外放为礼部尚书、知江宁府,旋即改知亳州,后带刑部尚书衔徙知陈州。

公元1042年(宋仁宗庆历二年),晏殊以刑部尚书、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的身份,成为宰相,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。他与范仲淹等人一起,推行官学教育制度,改革科举考试,史称“庆历兴学”。

公元1044年九月,晏殊罢相,后又以礼部尚书、刑部尚书相继知陈州、许州等地。六十岁时,他以户部尚书、观文殿大学士出任永兴军节度使。后来勋阶进至开府仪同三司、上柱国,封临淄公。

公元1054年(至和元年)六月,晏殊因病请旨回开封府医治。宋仁宗特意将其留下,让他为自己讲经释义,每隔五日觐见一次,仍以宰相的规格待之。

晏殊善于识人用人,当世名士范仲淹、孔道辅、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门下;韩琦、欧阳修等皆经其栽培、荐引,得到重用;两个女婿富弼、杨察都是出生微寒。

晏殊的词集叫《珠玉词》,珠圆玉润就是对其艺术风格的最佳总结:像珠子一样圆柔,像美玉一样温润,风调闲雅,气象华贵。

清平乐·村居

南宋·辛弃疾

茅檐低小,溪上青青草。
醉里吴音相媚好,白发谁家翁媪?

大儿锄豆溪东,中儿正织鸡笼。
最喜小儿无赖,溪头卧剥莲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