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秋夜独坐》(唐·王维)
秋夜独坐
唐·王维
独坐悲双鬓,空堂欲二更。
雨中山果落,灯下草虫鸣。
白发终难变,黄金不可成。
欲知除老病,唯有学无生。
- 二更:指晚上9:00至11:00。古人将夜晚划分为五个更次,晚上7点开始,两小时一更。
- 草虫:草丛中的小虫子。
- 黄金:这里指道教炼丹术中一种仙药的名字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载,汉武帝时,有方士栾[luán]大诡称“黄金可成,河决可塞,不死之药可得,仙人可致。”
- 老病:衰老和疾病。
- 无生:佛家语,谓世本虚幻,万物实体无生无灭。这里指佛教。
这首诗讲了田园生活的孤寂。
“空堂”和“草虫”,王维的妻子已经去世,所以空堂;而“草虫”在唐朝的知识分子来看,很容易联想到《诗经》中的《草虫》,该诗是以草虫的鸣叫起兴,描写合乎礼仪的夫妻关系。《秋夜独坐》前两句写的悲双鬓、空堂、山果落和草虫鸣,蕴含着衰落、死亡和孤独的气息。
“黄金”和“无生”,背后有着佛、道相争的大背景。道教的炼丹术,以及长生不老、呼风唤雨和撒豆成兵等,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,很容易被证伪。佛教是真正的宗教,特别是唐朝流行的大乘佛教,给了宇宙人生一整套完满的解释,至于来生和涅[niè]槃[pán],是没法验证的。佛教的形而上学体系是中国传统学术里最欠缺的,所以特别吸引王维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。
- 形而上学: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《Metaphysics》,探讨超越物理现象背后的本质、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问,即关于“存在本身”或“存在的存在”的学问,是古代的思辨哲学,是唯心主义的基础所在。Metaphysics的中文译名“形而上学”是根据《易经·系辞》中“形而上者谓之道,形而下者谓之器”一语,由日本明治时期著名哲学家井上哲次郎翻译的。晚清学者严复根据老子《道德经》中的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,将其翻译为玄学。后经清末留日学生将大批日制汉语(日本称和制汉语)带回国后,玄学这一译法渐渐被形而上学取代。
- 涅槃:源自梵文Nirvana,常用于佛教之中,意指熄灭烦恼、超越生死轮回,达到彻底觉悟和解脱的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