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蝉》(唐·虞世南)

唐·虞世南

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
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

  • 清露:清纯的露水。古人认为蝉居高饮露,不涉及杀生或食秽[huì]物,所以蝉生性高洁。再加上蝉经历了从地下的幼虫阶段到爬上树枝蜕[tuì]变为成虫的过程,这种蜕变象征着挣脱污秽达到纯净境界。“蝉脱于浊秽,以浮游尘埃之外。”(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西汉·司马迁)
  • 緌[ruí]: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。
  • 流响:连续不断的响声(蝉鸣声)。
  • 藉[jiè]:凭借。

这是虞世南任太宗弘文馆学士时写的自勉诗,表达了对人的内在品格的赞美,以及诗人自己的高度自信。

虞世南

虞世南(558年-638年),字伯施,越州余姚(今浙江省慈溪市)人。虞世南出生于南北朝时期,家族世代为官,他自己也先后在陈、隋、唐三朝担任要职,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虞世南是书法家,与欧阳询、褚[chǔ]遂良、薛稷合称“初唐四大家”。

咏蝉三绝

虞世南的《蝉》、骆宾王的《在狱咏蝉》和李商隐的《蝉》,被称为唐诗中的“咏蝉三绝”。

“三百篇比兴为多,唐人犹得此意。同一咏蝉,虞世南‘居高声自远,端不藉秋风’,是清华人语;骆宾王‘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’,是患难人语;李商隐‘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’,是牢骚人语。比兴不同如此。”(《岘[xiàn]佣说诗》清·施补华)

在狱咏蝉

唐·骆宾王

西陆蝉声唱,南冠客思深。
那堪玄鬓影,来对白头吟。
露重飞难进,风多响易沉。
无人信高洁,谁为表予心。

  • 西陆:指秋天,古时以二十八宿中的星象变化来划分季节,西方的星宿在秋季最为显著,故称秋天为西陆。
  • 南冠:春秋时期楚国囚犯所戴的帽子,后来泛指囚徒或流放者。
  • 玄鬓[bìn]影:指蝉的影子。古代妇女梳鬓发如蝉翼状,称为蝉鬓,也叫玄鬓。反之则用玄鬓指代蝉。
  • 飞难进:是说蝉的飞翔受到阻碍。
  • 响:蝉的鸣叫。
  • 沉:沉没,掩盖。

唐高宗仪凤三年(公元678年),骆宾王由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。骆宾王上疏论事,讽刺武后干涉朝政,触怒武则天,然后被诬陷以贪赃罪名下狱。

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,但一语双关,把自己的处境和心声都寄托在所咏之蝉上。“大家语,大略意象深而物态浅”(《唐诗镜》明·陆时雍)

唐·李商隐

本以高难饱,徒劳恨费声。
五更疏欲断,一树碧无情。
薄宦梗犹泛,故园芜已平。
烦君最相警,我亦举家清。

  • 费:徒然。
  • 薄宦:官职卑微。
  • 梗[gěng]泛[fàn]:像树木枝条一样被水冲着身不由己、漂泊无定、孤苦无依。“子,东国之桃梗也,刻削子以为人,降雨下,淄水至,流子而去,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。”(《战国策·齐策》西汉·刘向等编订)
  • 故园芜[wú]已平:家园长期荒芜,杂草早已长平(没了家园的样子就是一片杂草了)。“芜”的本义是土地不耕种而荒废。“归去来兮,田园将芜胡不归?”(《归去来兮辞》晋· 陶渊明)
  • 烦君:劳烦您、感谢您。
  • 举家清:全家清贫。

这是李商隐为仕途奔波时,行至夔峡所作,用品性高洁的蝉的处境来比兴自己如“梗泛”一样的漂泊生活。

“蝉饥而哀鸣,树则漠然无动,油然自绿也。树无情而人有情,遂起同感。蝉栖树上,却恝置之;蝉鸣非为‘我’发,我却谓其‘相警’,是蝉于我亦‘无情’,而我与之为有情也。错综细腻。”(《谈艺录》钱钟书)

  • 恝[jiá]:无动于衷;淡然。恝置,不在意、置之不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