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商山早行》(晚唐 温庭筠)

《商山早行》(晚唐 温庭筠[yún])

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。
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
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
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

  • 温庭筠:(约812年—866年),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县(今山西祁县)人。晚唐诗人,和李商隐齐名,合称“温李”。他们在晚唐诗坛上共同代表了一种追求辞藻华美、情感细腻的艺术倾向。
  • 李商隐:(约813年—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谿生,祖籍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。李商隐与杜牧被誉为“小李杜”,他们在晚唐时期的诗歌成就卓著,其艺术风格和诗歌质量足以与盛唐时期的伟大诗人李白(李太白)和杜甫(杜少陵)相提并论。
  • 商山:又名尚阪、楚山,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。
  • 商于古道:起点位于古代的“商邑”(大致位于今陕西省商洛市一带),终点则至河南省内乡县柒于镇的“柒于”,全程长约六百华里(300公里)。这条古道不仅仅是商业活动,唐代的东南士子到长安赶考,也是在这路条上奔波。
  • 商山四皓:指秦末汉初四位著名的博士,都是年过八十的品行高尚、学问渊博之人,因不满秦的暴政而隐居于商山。后来也拒绝了刘邦的延请,在刘邦打算废太子时,吕后请这四位白发皓皓之人下山出席了太子的朝廷宴会,让刘邦打消了废立的念头。商山四皓成为了中国文化中对于隐逸之士坚守节操、淡泊名利,同时在关键时刻能够影响时局走向的典范。
  • 征铎:系在骡马颈上的铃铛。铎:大铃。
  • 槲[hú]:槲树是一种很特殊的落叶乔木,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,春天树枝发芽时才纷纷飘落。现在的陕西山阳县,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。
  • 枳[zhǐ]:春天开白花,果实似橘而略小,酸不可吃,可用作中药,也叫“臭橘”或者“枳壳”。
  • 杜陵:在长安城南(今陕西西安东南),古为杜伯国,后来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,因名杜陵。汉宣帝是一代明君,杜陵又毗邻政治中心,所以,唐朝诗人笔下的杜陵常常寄托着丰富的含义。
  • 凫[fú]:野鸭。
  • 回:回旋曲折。

这首诗不是旅人对故乡的思念,而是仕途不得意的失落,以及对回归政治中心的“渴望”。商山和杜陵,对读书人都有特殊含义。比如杜甫自称杜陵野老,李商隐(字义山)的“商隐”就是商山隐士,名和字互相呼应,商山因为有四皓这样的义士生活过,所以才有资格被称为义山。